Hi,欢迎来到
江米壳·工业服务交易平台
全国 [切换]
全固态电池真的要来了?
今天上午,广汽发布全固态电池技术,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并将率先用于昊铂车型,上车时间为2026年。
最近固态电池被吹到风口浪尖,比如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量产下线,智己L6也号称首搭固态电池。两天前,中国科学院团队也宣布,全固态电池获得重大突破,打通制造工艺里的最后一道难关,力争2026年上车。
固态电池虽好,但也是面临诸多困难,比如量产难,不少材料技术尚未突破等,行业内对固态电池的量产的认知,普遍认为至少要到2028年甚至更晚。
但内卷的新能源车企显然等不了那么久,甭管黑马还是白马,反正都是马,先傍上固态电池概念再说。
如今来看,炒到沸点的固态电池,已经到了爆发前夜。
01、量产还需等待
严格来说,广汽的这次固态电池发布只是亮相。
根据广汽电池研发负责人李进博士介绍,虽然到了从实验室里走向量产的阶段,但仍需2年的时间才能上车,也就是在2026年才能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并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有种发布了又没完全发布的意思,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显然不买账,其固态电池发布之后。截至发稿,广汽集团股价直接跌了超过5%。
不过好在广汽并没有在固态电池上玩“文字游戏”。
前不久,智己在其L6光年版车型搭载了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成了智己L6的一大亮点。智己汽车的CEO刘涛表示,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L6 Max光年版车型,预售价格将不超过33万元。
但也引来了行业不少的质疑,因为光年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含量仅为90%,在其中还加入了10%的液体浸润液。
根据当前行业观点,如果电池内的液体质量占比为5%—15%的话,称为“半固态电池”;如果电池内的液体质量占比为5%以下的话,则可称为固态电池,如果电池内完全没有液体的话,则可称为全固态电池。
李进称,目前市场上搭载的固态电池多是半固态电池,仍然需要加入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与当前常规液态锂离子电池并无本质的差异。
这也意味着,严格意义上,智己的这块超快充固态电池仅为“半固态”,与行业所理解的“全固态电池”有很大不同。
所以智己汽车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面临着“创新还是噱头”的拷问。
相比之下,广汽就务实了许多,虽然还没有达到量产上车的节点,但好歹是实打实的固态电池。
根据发布会介绍,这块电池采用100%固态电解质,具备超高能量密度、超强本征安全(主要指单体安全)、超宽使用温域(-40-100℃)等特点。
而且基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技术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实现了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
第三代海绵硅负极技术使用了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可达到1500mAh/g,膨胀率下降30%,循环稳定性提升135%。
其中活性纳米非晶硅可以保证活性硅在充放电中的结构完整和信率性能优化,高强度3D支撑基体可以抑制循环过程中的膨胀收缩,大幅提升固态电池中的循环稳定性。
另外,其新型的固态极片设计,不逊色于液态导锂能力,正极极片厚度提升40%,正极活性物质载量提升30%,再加上快离子导体的包覆以及干法电极技术让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的高面容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上广汽并没有明确披露是400Wh/Kg单体能量密度还是系统能量密度。
根据行业内的判定标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应该在500Wh/Kg左右。
不过行业内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第一阶段的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预计能达到400Wh/kg,第二阶段能达到560Wh/kg甚至700Wh/kg,而超过700Wh/kg的能量密度应该属于第三阶段。
尽管李进博士表示,全固态电池的开发难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玛峰”,不过截至目前,不少车企对固态电池“上车”的时间,已有了明晰时间表。
比如宝马承诺在2025年前,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型车,并在2030年前量产,大众则表示正在积极研发全固态电池技术,目标是2025年前实现量产。
丰田宣布的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推进时间为2026年到2027年小批量试制测试,大规模量产商业化在2030年以后。
日产也表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节点在2028年以后上车,并且强调这只是一个尽力完成的目标。文章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