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灵活用工”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21-09-30 14:10:02      阅读量:286次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消化资源、消化人力的粗放式发展已成为过去;与此同时,互联网与科技发展之下,众多如服务、新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开始倾向多元化用工方式。不可否认的是,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正在迅速崛起。

然而,劳动报记者发现,“灵活用工”虽在市场上被广泛使用,但在我国法律上没有下过定义,也没有明确解释过灵活用工。结合现有多方释义,取长补短,本文中记者且将“灵活用工”定义为: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及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其中,又以上海最高。

从就业群体来看,眼下中国的灵活用工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领域:一方面是以生活服务型岗位及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的蓝领群体;另一方面是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术类岗位;此外还有专业性较强的辅助型职能岗位就业者。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用工快速向白领、金领以及一些高端技术岗位蔓延的趋势不容小觑。就目前企业会雇佣的灵活就业岗位来看,“看得见直接结果”、“能拿成效说话”是所有这些岗位的共通点。

从雇主方面来看,明确表示“尚无计划”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占到48.29%,而有采用灵活用工计划的企业比例达到51.71%。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的接受度非常高,其中又以一线城市蓝领雇主对于灵活就业方式持较大的开放态度。

然而任何自由或许都有代价。采访中不少灵活就业者对于其社会保障、劳动关系、风险权益等依然不甚清晰,尤其在平台型网约用工上,缺乏职业安全感是他们最大的阻碍之一。对此专家提醒,在灵活就业期间,一定要尽量多留痕,比如要求用人单位通过银行、现金等传统方式发放工资,从业前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书面约定双方的责任义务等。

此外,根据人社局规定,部分符合要求的灵活就业者实际可在沪申请参加社会保险。同时,由上海市总工会推出的灵活就业群体专享基本保障,也能切实提高其抵御和防范疾病、意外风险的能力。


相关资讯
More >